
参观洞庭湖博物馆
岳阳楼夜游演艺项目《今上岳阳楼》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
十三村生态工厂
图文/樊艳琴 孙林燕
5月24日至26日,在万众瞩目中,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启幕。岳阳正以承办这次盛会为契机,通过“文化味、生态风、国际范”三张名片,生动诠释着“办会兴城”的深层逻辑。5月15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新闻媒体岳阳行”集中采风采访活动落下帷幕,来自中央、省、市、县级新闻媒体的百余名记者相聚岳阳,深入洞庭湖畔等标志性文旅景点,探访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旅新气象,共同揭秘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筹备亮点与岳阳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文化味:IP形象创新激活城市经济新引擎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本届旅发大会重点打造的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正以“文化+科技”重构文旅体验。“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的矩阵化设计,将岳阳楼从静态地标转变为动态的情绪剧场。通过“AI+全息投影”技术复现千年名楼的历史场景,让游客化身“时空旅人”,在全息投影中与范仲淹共写《岳阳楼记》。
此外,岳阳深挖非遗与产业融合潜力。“中国老字号”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以“非遗酱艺+生态工厂”模式,将传统酱菜制作技艺转化为工业旅游项目,游客可亲手参与古法酿制,带动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这些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增长,成为驱动岳阳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力量。
生态风:绿色产业链变现城市价值红利
岳阳坐拥洞庭湖60%的水域面积,生态资源是其最鲜明的底色。洞庭湖博物馆通过“展陈+沉浸互动”的综合模式,利用“数据可视化+实景还原”技术,系统展示十年禁渔与生态修复成果,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洞庭湖小镇总规划面积3200亩,依托原有的自然生态及农业资源创新全天候旅游体验,探索农文旅三大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小镇不仅环境优美,步步皆景,而且消费场景多样,能满足各种购物需求,极大提升了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黏性。
岳阳将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形成“江豚-麋鹿-候鸟-熊猫”生态名片与“屈原—岳阳楼—古琴”文化名片交相辉映的产业格局,非遗传承、古镇保护与文旅 IP 打造,进一步催动区域文化内涵和消费活力,带动周边产业收入显著增长。这种“生态保护—文旅开发—产业延伸”的闭环,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推动绿色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让生态资源成为城市价值变现的“绿色引擎”。
国际范:全球化叙事打造城市品牌形象
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以“大美江湖·天下岳阳”为主题,将岳阳楼、洞庭湖等文化符号转化为国际传播载体,并通过“3+5”活动矩阵构建全球对话平台。岳阳楼前,巴陵戏演员与外国留学生共同演绎的《忧乐天下》实景剧,创新“文化传承+国际表达”,将忧乐精神转化为全球共鸣的文化符号。同时,2025年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面向全球、全国、全市邀请队伍参赛,将端午习俗从国家级非遗升级为世界级文化IP,以竞技促进文化交流,打造国际顶尖龙舟赛事品牌。
岳阳以“屈原文化”“端午习俗”等世界级文化名片为载体,构建起“忧乐精神全球化传播”的叙事体系。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本土文化国际化表达”的模式,多维度提升岳阳的城市软实力,塑造岳阳城市的国际品牌形象。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随着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逐步推进,岳阳这座千年古城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书写新的辉煌,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责编:周冠成
来源:岳塘新闻网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